close

春遊阿里山公路(18)

一般人以為阿里山公路唯一的目的地就是阿里山那可就錯失了尋幽訪勝的好機會了。況且現在只要遇到假日,阿里山遊樂區內大概也會讓你以為身處大陸呢! 所以,為了讓我们能好好地享受此行難得的二二八連假,除了阿里山與奮起湖外,阿里山公路上的任一村落,都將是我们即將到訪的景點。出發前,氣象預報就告知這四天連假將是又濕又冷的天氣,心情有點受影響,心想好不容易有四天連假,卻都要與雨為伍,那可就有點掃興了!

還好,第一天出發時,太陽公公非常賞臉地與我們短暫地同遊,接下來幾天,還好,都只是短暫的小雨,並沒有造成很大的不便,也還算幸運。

 

第一站 嘉169縣道-樂野-迷糊步道

原本第一天是預計直接到特富野部落的,竟然一不小心走錯一個叉路,就來到迷糊步道。大概之前下過雨,階梯也不少,對小孩來說有點難度ㄛ!

沿途可看到不少的蜘蛛,不知是因為人煙罕至還是這裡的環境?

如果腳力不錯的話,可以繼續挑戰福山步道。因為接近中午了,還是先解決民生問題吧! 福山步道就留到下次吧!

 

到石槕解決午餐後,再次回到嘉169縣,前往特富野,原本的計劃是要從特富野走前段的特富野古道,隔天再從自忠段走另一段,但計劃趕不上變化,開到達邦吊橋前有個涼亭,我們下車一看是特富野”步道”,看看步道地圖,確定不是特富野”古道”,就先走再說吧!

沿路又是只有我們一家四口,你想,這裡有多幽靜阿!

走到去程1/3時,雖然才下午三點,天色愈來愈暗,誤以為要下雨了,只好返回停車的地方。今天也走夠多了,我們便決定前往未來二天要住的民宿休息。

 

春遊阿里山公路-十字路-宿77K山葵屋民宿

說起十字路,它的地理位置僅是一個非常接近阿里山遊樂區的一個毫不起眼的小村莊,十字路的山葵屋民宿更是沒啥名氣,大家google 一下就知道了,不到十筆資料(正合我意),實在很猶豫到底要不要po文ㄚ?,因為擔心以後這個口袋名單又變成熱門民宿,那以後來阿里山豈不又找不到落腳處。但受到民宿楊媽媽一家人熱情地接待,我當然不可以藏私地獨樂樂。

山上雖不太可能有什麼滿漢全席,但是在山葵屋與楊爸楊媽們享用預訂的晚餐,一起吃飯配話,可以讓你嚐到楊媽媽的用心與好手藝,體驗他們一家人的熱誠。

山葵屋民宿的硬體及景觀與其它知名民宿相較下或許不具優勢,但是楊媽媽的熱心可是無價的呦!

就像我們家老二因為第一天走迷糊步道時,階梯太多,他又連走帶跳的,可能造成骨膜發炎,到第二天時,完全無法站立及走路。民宿的楊媽媽就建議讓弟弟留下來讓她照顧,我和爸比可以安心地繼續去完成特富野古道。雖然,我們是第一次來訪,但是與楊媽媽的相處就像是家裡的媽媽一樣,絕對可以信賴。真多虧了楊媽媽一家人的照顧,我和爸比才能如期地探訪特富野古道。

 

春遊阿里山公路-自忠-訪特富野古道

從山葵屋民宿出發到自忠段的特富野古道約莫40分鐘,到了步道入口,只停了一部遊覽車與56部小轎車,與阿里山遊樂區停了6公里長的接龍停車場相比,真是相當冷清。這些冷門景點,通常很少人造訪。

特富野古道從自忠到特富野全長約6.32公里(單程),前半段3.3公里多半是平坦的,只有少數階梯,我們計劃只走到3公里時再原路折返,我們走的這段路線是大部份人行走的路線,老少咸宜,困難度很低。

古道中有保留很多段的鐵軌棧道,到了檜木造林區,看到了日本殖民時期砍伐留下的檜木,如今只留下樹根的遺跡,像極了傳說中檜木的墳場,心中不免喚起當時身為殖民地的悲哀,一股對日本錯縱複雜的心情又湧上心頭,走在這幽僻的小徑,一面享受著大自然的洗禮,一面悠憂地看著這古道的歷史,真是百感交集!

在折返回程時,爸比竟發現了一隻瀕臨絕種的台灣特有種-黑長尾雉(舊稱台灣帝雉)”,為了不驚擾到它,我們躡手躡腳地跟在它後面,才一溜煙的功夫,它就消失在杉林中。能如此短暫地與它相遇,真是太幸運了!連生態攝影專家拍了十幾年,也只拍到4、5次,這樣的奇遇就讓我們親身經歷,有些事,真是可遇不可求ㄚ!

 

~~~~~~~~~~~~~~~~~~~~~~~~~~~~~~~~~~~~~~~~~~~~~~~~~~~~~~~~~~~~~~~~~~~~

以下是一段有關黑長尾雉的迷人故事(摘錄自:新台灣周刊   463期 作者:秦美華) 

 

帝雉已正名黑長尾雉,公帝雉外形鮮艷搶眼,母帝雉保護色重;被中華民國野鳥學會選為會鳥,成為台灣野鳥的代表;也是國際愛鳥人士所深愛著迷的鳥類。

 

帝雉,又名黑長尾雉,台語中俗稱的「山雞」,分布於海拔2000公尺至3200公尺的原始針葉林,草原混生地帶,為台灣珍稀特有種,一九六六年起與藍腹鷴同列為紅皮書中世界瀕臨絕種的鳥類之一。政府並已依野生動物保育法指定為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而嚴加保護。

 

1906年日治期間,一位英國鳥類採集者華特古費洛來台採集鳥種,他歷盡千辛萬苦深入玉山蒐集標本,疲憊不堪地下山時,無意間在一個原住民酋長的頭飾上發現了兩根雄帝雉的尾羽,他如獲至寶地將它寄回英國,不久後就被判定為台灣的「特有種」,如今這兩根尾羽仍完整地收藏在倫敦。1907年英國鳥類學俱樂部主席史克拉特更提到了這個「值得注意的重大發現......雖然我們只採集到牠的尾羽」。英國鳥類學家Olgilvie-Grant將這新發現的鳥種定名為Mikado pheasantSyrmaticus mikado),mikado即天皇之意,中文名為帝雉。因他聽另一位鳥類收藏家Rothschild說日本天皇早就擁有一對神祕、珍稀的雉,誤以為古費洛採集到的是同一鳥種,名字就這樣被定下。

 

近年來中華鳥會將帝雉改名為黑長尾雉,除了正名外,也是因其在分類上為長尾雉屬,稱黑長尾雉較符合分類原則。由於黑長尾雉對於台灣的賞鳥人而言具有極特別的意義,因此被中華民國野鳥學會選為會鳥,成為台灣野鳥的代表。

 

帝雉的個性謹慎隱密,喜歡坡度陡峭的地區,常於霧中或細雨時出來覓食,從容鎮定的儀態,為牠贏得了「迷霧中王者」的美譽。也正因如此,想要一睹這位優雅王者的真面目相當困難,從事生態攝影工作近20年的攝影家陳永福說,十幾年來他專程上山拍攝帝雉,每次往往要在牠活動的山林駐紮一個星期,然而這些年下來,真正見到帝雉的次數也不過34次,有緣見到時往往也只是5秒鍾即一閃而過,很難拍攝到很好的照片,不過陳永福表示,近年來許多攝影家用定點餵食的方式,誘引帝雉出現,這種方法可以拍攝到比較好的照片,不過這種方式對野生帝雉來說到底是福是禍,「只有鳥才知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o & Jacky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